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动态信息 >> 正文
大学书记、校长们在今年两会上说了啥?
来源: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点击数:  日期:2020-05-26   字体:【

教育乃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在备受瞩目的全国两会上,各与会代表委员发表了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地方高等教育发展、教育专网建设、加强原创性基础研究等多个热点话题的看法。那么,大学书记、校长们有哪些新观点、新看法?一起来看:

  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建议中医药文化知识纳入中小学课程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5月22日向大会提交建议,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提升青少年文化自觉和自信。

  张伯礼说,近年来国务院等部门相继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及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传统文化、生理卫生课程。这些纲领性文件强调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中医药文化融入中小学基础教育,中医药文化基因植入和传承要从娃娃抓起。

  为此,他建议中医药文化知识纳入中小学课程。组织编写简单易懂的中小学生中医药读本,以多种形式构建学生能听懂、有特色、重体验的中医药文化课程体系。

  成立中医药顾问讲师团,组织中医药领域专家,组建中医药文化进校园顾问讲师团,为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支持和技术指导。

  开展课堂内外中医药体验活动,鼓励建立中医药特色班级、兴趣小组及社团,将学生的爱好、特长与中医药文化相结合。

  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一流高校应培养有社会责任感的拔尖创新人才

  “我心里的‘世界一流’的高校,必须能够培养出能为世界未来和人类发展担纲的、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拔尖创新人才。”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继续聚焦科技和教育。

  他认为新冠疫情后,世界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科技的重要性会更凸显。而科技发展完全靠人才,人才培养则取决于教育。在施一公看来,人才培养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标新立异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大家更需要心无旁骛,全力以赴,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情、练好自己的本领,不要急于求成,要坐得住“冷板凳”。

  谈及吸引人才的经验,施一公表示,作为新型大学,西湖大学以人为本,机制灵活,国际化程度很高,所以西湖大学一直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特别有吸引力,他们特别愿意来。目前,学校已签约海内外高层次人才120位,90%左右来自海外。

  在支撑服务上,西湖大学拥有一支职业的行政服务团队,能够使教师免于事务性工作的繁文缛节;校内五大科研公共平台也各自配备了专业团队,保障尖端科学研究顺利进行。“我们希望通过一系列探索和尝试,真正让师生在学术上自由探索,在科研上心无旁骛,能够真正做出一些对国家、对民族、对世界有贡献的重大原创理论研究成果和核心技术突破。”施一公说。

  四川大学校长李言荣:大学生就业难,或是价廉物美引才储才好机会

  “今年由于情况特殊,大学毕业生就业普遍遇到困难,但这里面也有机会。”5月23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校长李言荣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我们四川这几年经济社会发展得非常好,尤其成都的吸引力很大,我们各地市州可以主动出击去吸引招募各类人才,大中型企业可储备些人才。”李言荣说,尤其是数字技术方面的毕业生,包括海外留学生,这个阶段可能是一个价廉物美的引才储才好机会。

  他建议从两方面来缓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他建议高校以聘用科研助理的形式,来解决毕业生尤其是本科生的短期就业问题。他还建议行业型、应用型大学,应和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建立实训基地,通过实习、实训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质量。

  李言荣也向记者分享了自己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感受。“今年全国各行各业都要过紧日子,各种经费都在控制压缩,但我国基础创新研究还很缺乏、资助体系还很脆弱,需要长期稳定的支持。”李言荣说,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要增强发展新动能,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创新有一个积累过程,目前基础研究支持的主要渠道是在国家自然基金、国家教育科研部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所以这几个重要渠道一定要相对稳定支持。

  “报告还讲到,要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谁能干就让谁干。这个探索对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的项目非常好。”李言荣打了个比喻,这也就是我们古代的悬赏制,西方早年也有,当年航海钟的发明就是在重赏下,一个钟表匠战胜了牛顿、哈雷等著名科学家而做出来的,“但悬赏制主要适合技术集成和工程攻关类项目,对基础研究并不适合,基础研究是自下而上的、从兴趣出发的、是自由探索为主的。”李言荣补充说道。

  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建议研究生纳入体质健康测试范围

  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坚持“以体育人” 切实加强改进大学体育教育提升青年学生素质的提案》。其中建议,将研究生纳入体质健康测试范围,出台研究生体质测试标准。

  他建议,首先,回归体育本源,把强身健体作为根本目标,研究修订《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建立以提高基本身体素质为导向的指标体系,适当提高测试项目及格标准,改进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跟踪指导和监测评价制度,根据测试结果,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开展体育锻炼,切实改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其次,转变体育教育观念,由侧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转变为健康意识、行为习惯和体育精神的培育,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紧密融合,教授学生生理、心理、卫生保健、膳食营养等多学科知识;鼓励其养成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终身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形成健康生活方式、行为方式。

  此外,强化“以体育人”理念,促进“体”和“育”相统一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挖掘竞技体育魅力,通过设置竞赛学分、搭建师生共同参与的赛事平台,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竞技体育训练和赛事。

  最后,将研究生纳入体质健康测试范围,出台研究生体质测试标准,鼓励高校通过建立体质健康档案、在评奖评优中设置体质健康线、为毕业生颁发体质健康证书等措施,增强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探索将研究生体质健康评价结果纳入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加快深圳高等教育发展 吸引港青来深就学

  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表示,他今年向全国人代会提交的建议中,除了建议“创造高等教育特区”、加快深圳高等教育的发展等以外,还希望能够通过高层次大学建设来吸引包括香港优秀青年在内的学生到深圳就学,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

  李清泉今年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提交了《关于加快创建“深圳高等教育特区”增强对香港教育辐射力吸引力向心力的建议》和《关于加大对地方高校支持力度扭转高等教育发展失衡态势的建议》。

  他说,我们现在有一些科研论文、项目申请等在不断增加;但人才方面的协同培养更为重要。比如一个香港学生能到内地来学习一学期或者一年,内地学生到香港去交换三个月或半年等。这些都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经历,培养多样化的社会关系,对学生的个人成长、未来服务大湾区都有一定帮助。

  李清泉认为,作为离香港最近的一所综合性大学,深圳大学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其中包括加快自身发展,使学校的发展水平和香港高校处在同一个水平,吸引更多优秀香港青年到深圳来。

  中山大学校长罗俊:加强原创性基础研究 三大抓手建一流大学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罗俊表示,经过这次疫情大考,他在思考国家医疗卫生的投入是否应该加大?能不能把对医疗卫生的投入跟GDP挂钩?

  为此,他准备提出三方面建议:一要增加公立医院的数量,为老百姓谋福利,提供更多公立好医院、好医生;二是加强复合型、急需型医护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增加人均医护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三是增加医疗资源的战略物资储备。

  在基础研究上,罗俊表示,科技应该走原始创新之路,才能真正解决“卡脖子”问题。而不是光靠引进、消化别人的技术。罗俊说:“原创不是突然的灵感,要有较好的基础和积累,是厚积薄发,而且要有比较明确的国家需求牵引,这样才能引领国家社会发展。”

  他告诉记者,近些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必将形成厚积薄发的局面。今年两会,他也希望在这方面提出建议。

  如何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罗俊认为,从科研角度来说,要坚持“三个面向”,即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对于大学来说,如何做?他认为,应当以“三大建设”为抓手,进行大项目、大团队、大平台建设。“用大项目解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用大团队组成攻坚克难的合力,用大平台集聚人才。”罗俊说,“这些最终都要落脚于培养人才这个大学最核心、最根本的任务。有了这些,我们的学生将有更多机会参与国家需求,为国家发展做贡献。”

  东北大学校长赵继:建议加快立项支持教育专网建设工作

  “教育专网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基础设施,是实现教育公平、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载体。”全国政协委员、东北大学校长赵继建议加快立项支持教育专网建设工作。

  赵继介绍,从全口径教育系统的互联网接入来看,全国高校、高职已全部实现互联网接入,全国中小学、教学点网络接入率达98.4%,从接入方式看,绝大部分学校依赖地方城域网、运营商公网,部分边远地区依靠宽带卫星接入。

  “总体来看,应当充分肯定目前运行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所发挥的作用,国内学校这些年信息化工作的发展和提升,很多都得益于该网的支撑。但也必须正视一些存在的问题。”赵继表示,目前,各地组网结构互不统一,网络区域自治性明显,统筹统管力度不够,难以真正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均衡,对泛在化、智能化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需求的支撑能力还相对有限,与实现“互联网+教育”大平台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我国建设统一的全局型国家级教育专网势在必行。”赵继建议,将教育专网列入国家教育领域的新基建工程,并作为第一批启动项目予以立项支持;将“教育专网关键技术研发及示范应用”列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从网络关键基础设施融合、教育专网应用创新、教育专网安全保障等方面进行科技攻关。

  此外,他还建议加强对教育专网建设的经费支持;在光纤链路、带宽接入、实际运维等方面出台支持优惠政策;对中西部偏远贫困区域予以适当减免等。

  河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赵国祥:建议在全国师范院校开展教师教育“双一流”建设

  5月23日,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赵国祥指出,在教师教育体系全面开放的背景下,我国举办教师教育的高等院校众多,但高水平院校数量极少。全国师范院校进入国家“双一流”战略布局的数量偏少,仅有9所。

  他同时指出,长期以来,师范院校办学经费总体偏低,师范专业吸引力不强,师范生培养质量不高。

  他建议,统筹布局“双一流”建设。由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引导地方政府加以配套,在没有“双一流”师范大学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遴选建设1所一流师范大学、10个一流师范专业进行重点支持。

  他还建议,全面强化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健全“双一流”师范院校联席会议制度,辐射引领教师教育发展。

  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提升中文学术期刊质量和影响度,提升我国科技话语权

  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认为,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我国应急管理人才储备不足的现状,虽然许多高校设置了应急管理专业,但都挂在公共事业管理、消防、安全工程等学科下面,并没有成为一个独立学科。直到今年2月,武汉理工大学才获批设立我国首个应急管理本科专业。

  他建议加强应急管理人才的培养,在硕士、博士特别是本硕博一体化的培养方面,加快专业布局,创新学制和教育教学方法,在培养模式方面,希望能利用‘应急+医学’‘法学+医学’等一些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方式,培养出复合型人才。

  此外,他还提交了《关于提升中文学术期刊质量和影响度的建议》,呼吁高度重视中文学术期刊建设,将其作为科技强国战略重要举措。

  “提升中文学术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度,不仅是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掌握先进科技信息的关键举措,也是打破发达国家科技信息垄断,克服科技信息安全隐患,防止科技信息情报被‘卡脖子’的重要手段。”熊思东认为,这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全球科技发展中的话语权。

  他建议,出台扶持鼓励政策,加快科技评价体系改革。在国家层面的学科评估、平台建设、项目申报和相关奖项评选中, 加入“科研成果发表在中文期刊”指标,引导和鼓励科研人员将高质量科研成果,尤其是受国家基金资助的成果优先发表在中文学术期刊上。

  南京大学校长吕建:“非常”时期大学怎么做?吕建:修齐治平

  只要直面挑战,坚定发展信心,增强发展动力,当前的难关一定能闯过,中国的发展必将充满希望。那么,面对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大学应该做些什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南京大学校长吕建用四个字来回应:修、齐、治、平。

  修身。“大学层面的修身是什么?我们要推进综合改革,适应新的时代,”吕建说,这包括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开放办学、社会服务等等各方面。尤其是当前形势下的科研创新,直接关系到我国建立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南京大学将在下周专门就此进行发布。

  齐家。“南京大学的家就是江苏,”他说,南京大学全面实施服务江苏战略,利用国家首批的双创示范基地,并开展名城名校互动,支持南京创新名城建设,对接苏州,筹建南京大学苏州校区,为江苏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撑。

  治国。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

  平天下。建设“世界上第一个南大”。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在世界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下,抓住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创自己的一条路,建好双一流大学。

  河南大学校长宋纯鹏:释放更多政策空间,支持非教育部直属“双一流”高校发展

  “由于长期受办学经费拨款体制、教育资源配置模式、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制约和影响,与中央直属高校相比,地方‘双一流’高校仍然面临着不少发展困境。”5月23日,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大学校长宋纯鹏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国家释放更多政策空间,支持非教育部直属“双一流”高校发展。

  宋纯鹏建议统筹谋划这部分高校的发展问题,对其应尽快释放更多的政策空间,推动这部分高校实现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首先,加大对地方“双一流”高校的宏观指导,其次,将地方“双一流”高校纳入教育部管理序列,最后设立地方“双一流”高校博士研究生招收专项指标。

  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张改平:为中小学生减负的同时,也要为大学生增压

  中小学生减负问题多年来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教育部等九部委2018年联合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明确并强化政府、学校、校外培训机构、家庭等各方责任。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张改平院士认为:“要落实这些措施,关键在于高考指挥棒的导向性改革。”

  张改平说,当前“一考定终身”的高考机制,除了向中小学生层层传导学业焦虑、层层加重学业负担,还向一些大学生传导了“一入大学万事轻松”的消极观念,使一些学生进入大学后,在严进宽出的机制下浑浑噩噩混日子、混文凭,甚至就像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所说:“现在大学里,有些学生醉生梦死,这样是不行的”。

  因此,作为大学校长的张改平呼吁:“在为中小学生减负的同时,也要为大学生增压,适当增加学业负担。”

  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加大对地方高水平大学一流学科创建支持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建议,加大对地方高水平大学一流学科创建支持,遴选具有鲜明行业背景和较强实力的地方高水平大学,开展省部共建一流学科。

  “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具有冲击世界一流学科能力的地方高水平大学,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对于保障教育公平、提升区域高等教育整体水平、支撑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袁亮分析,应当深化“放管服”改革,支持地方高水平大学服务“长三角一体化”“能源革命”等国家战略,支持融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高质量发展主战场,支持条件具备的学校异地办学,为高校内涵式发展营造一个即严格管理、又宽松有序的政策环境。

  袁亮还建议,对一批教学科研实力较强、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具有较大话语权的地方高水平大学,允许其适当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加大为行业和区域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的保障力度。对服务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的艰苦行业的学科、专业,出台激励制度,确保国民经济重要支撑的行业有足够的人才智力支撑,保障国家安全。

  山东农业大学校长张宪省:扩大免费农科生政策推行范围

  打赢脱贫攻坚战,乡村产业振兴是关键,而人才则是实现产业振兴的最核心要素,农业大学培养的学生,应该向这个目标方向靠拢。

  为此,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农业大学校长张宪省建议,国家应扩大免费农科生政策推行范围,对乡村振兴急需的种植、养殖等涉农类专业学生实行减免学费政策,纳入提前批招生,实行不定向就业,为涉农专业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权益保障。

  农林高校属地政府应制定农林院校和企业联合办学指导性意见,鼓励农业企业接收高校学生见习、实习和就业,根据企业接收学生情况确定税收减免或资金补偿,为校企合作办学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撑,为实现区域化整体特色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山西医科大学校长李思进:建议加快在三级医院普及建立核医学科

  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农工党山西省委会主委、山西医科大学校长李思进将建议加快在三级医院普及建立核医学科,以提高肿瘤、心血管等重大疾病精准诊疗水平。

  1、加强医疗卫生体系的顶层设计,把核医学科建设列入医疗健康领域“十四五”规划,在三级医院普及核医学科,支持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建立核医学科;

  2、经过5-10年时间,在二级以上医院普及核医学科,真正做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3、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支架治疗前,需进行无创性心肌血流和功能评估,否则医保不予支付。

  北京城市学院校长刘林:职业教育解决就业结构失衡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城市学院校长刘林认为职业教育是促进就业的关键手段、解决就业结构性失衡的重要方法。

  他建议,对职业教育设置单独的教育考试制度。

  一方面,让非传统的学历教育群体能够继续学习;

  另一方面,根据职业教育专业的特点,发挥这些群体已有的技能、知识,扬长补短。

  另外,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就要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融合。

  一方面向下延伸,在中小学设置职业教育体验课,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

  另一方面,要向上拓宽职业院校毕业生专升本的比例,推动职业教育的硕士、博士,让读硕、读博成为高技能人才深造的途径。

教育科学研究院 (C) 2016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 (0832)2342433   邮箱 xbjyyj@126.com  蜀ICP备050063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