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动态信息 >> 正文
台湾师范院校如何应对发展危机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日期:2016-11-11   字体:【

     今年台湾大学生源比去年少3万余人,这在高雄师范大学校长吴连赏看来,像是台湾办学质量不佳大学的“索命符”,“台湾去年已关停了3所高校,今年估计又要有三四所高校面临招生困境”。

  穷则思变,高雄师范大学等台湾师范院校自1994年开始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削减师范类专业招生名额,提升师资培育质量;顺应区域产业发展需求新增应用型专业,根据自身优势错位发展。目前,高雄师大师范生约占该校学生总数一半,且招生、就业情况相对较好。

  台湾师范院校师资培育垄断地位终结

  “原来我们躺着都能招满学生。”吴连赏回忆说,1994年之前,台湾师范院校挤破头。当时,台湾教师的工资收入和社会地位都较高,师范生享受公费待遇。台湾中小学师资培育几乎全由师范院校“独家经营”,中学师资培育机构只有台湾师范大学、高雄师范大学、彰化师范大学以及政治大学教育学系,小学、幼儿园师资培育机构只有台北师范学院等9所师范学院。

  “当时台湾成绩最好的学生要么报师范院校,要么报医学专业。”台湾教育大学系统总校长、台湾师范教育学会理事长吴清基说,当时师范院校学生毕业后,由台湾教育行政部门分配上岗。

  1994年2月,随着《师资培育法》出台,这一切逐渐终结。《师资培育法》将师资培育待遇由公费为主变为以自费为主。陈瑞仪在台湾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系就读,她所在班共40名学生,除1人通过考试获得奖学金外,其他都是自费。

  最重要的是,《师资培育法》打破了师范院校一元垄断师资培育的局面。该法规定,只要符合条件,台湾各类高校都可成立教育院系或设立教育学科。由于门槛较低,主管部门未能有效管控总量,部分抱着为学生就业增加新门路、招生增添新亮点的台湾高校蜂拥而上,开设教育专业。到2004年,台湾经教育部门核准的师资培育机构共73个,狂增5倍多。师范生的总数也随之激增。据统计,1995年,台湾各类科师资培育招生总额为9719人;到2004年,已达到21805人,10年增加2倍多。

  与之对应则是台湾“少子化”浪潮。据统计,从1996年至2010年,台湾年出生人口数从32万多人降低到了16万多人。新生儿的快速递减,致使幼儿园、小学、中学学生数和班级数逐年减少,教师需求量也随之降低。据台湾教育部门估算,2015年度较2005年,小学、初中、高中编制教师将分别减少3.27万人、1.07万人、0.24万人。

  缩减师范生招生规模致力于精致化培养

  《师资培育法》将师范生分配上岗转为竞争上岗。但严重失调的供需关系,致使教师岗位一位难求。2004年,台湾各地区小学、初中教师缺额3000人,约有近5万名往届、应届毕业生抢夺。激烈竞争下,各师资培育机构考取正式教师的通过率一降再降。

  “高雄师大作为台湾地区师资培育的金字招牌之一,通过率从100%降到70%,再降到50%,现在基本维持在30%至40%,这已经算比较高的啦!”吴连赏说,部分未能考上正式教职的师范类毕业生考了代理教师。连代理教师都没考上的师范生,就去培训班等机构工作,或参加各类政府公职等考试,他们被称为“流浪教师”。

  台湾的产业升级也要求师范院校转型发展,由于工科专业毕业生更好找工作,工资相对较高,师范类专业招生愈加困难。就业前景的较大差距,部分师范院校难以招来优秀学生,甚至一降再降分数线。对于师范生的就业难,甚至出现了“5年师院生,换流浪一生”的说法。

  对此,吴连赏的建议是缩减师范生招生规模,精致化培养。高雄师大师范生比例已从100%降为约50%。为培育出卓越教师,在专业能力方面,高雄师大着重培养师范生的教学教法能力、带班能力、辅导能力以及中英文沟通交流能力。

  面对知识经济和社会多元化潮流的冲击,台湾还特别重视教师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意教师培育是创造力教育的基础工程。”台湾师大教育学院前院长吴武典概括说,台湾师大通过建立“现代人-大学生-专业达人”三连贯卓越师培制度,培养多元创新、理论与实务兼顾的中小学教师。

  台湾还很重视师道培养。面对师道慢慢走下坡路的状况,吴清基介绍说,台湾教育行政部门近年来大力开展师范生品德教育活动。同时台湾通过卓越师培奖学金推动师范生提高道德。该奖学金不但要求学业成绩优异,还要求平时道德品质较好。

  弹性规划课程增设新兴学科

  双轨并行、发掘“蓝海”,是高雄师大成功“自救”的“两大法宝”。1994年,高雄师大12类专业都是师范类的,对应传统中学开设国文、数学等全部课程。1994年后,高雄师大变革12大传统专业,将其毕业生就业方向从单轨转为双轨。如国文专业,之前只为中学培养国文教师,改革后新增可将国文作为工作基础的编辑、文创、艺文等职业培养方向。

  让传统师范专业对接教师外的其新兴或热门职业,也是台湾其他师范院校的改革举措。台北市立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台湾教育大学系统执行长丁一顾介绍说,该校就将原来专注于师资培育的课程教学系,转变为学习与媒材设计学系。学习与媒材设计学系毕业生可以去考教师,也可去出版社、教具公司等单位工作。部分师范院校则弹性规划课程,鼓励师范生修习第二专长,扩大就业面。

  在变革传统师范专业的同时,高雄师大另辟蹊径地增设新兴学科。该校密切对接邻近的科技园区,与园内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寻求新的专业发展方向。如今,高雄师大已有30多个系所,其中绿色能源、光电等学科均是在1994年后新建的。

  “师范院校在开设新专业尤其是理工科专业时,尽量避开理工科高校等高校已深度开掘的领域,不然跟理工科高校或综合型高校硬碰硬地交锋,很可能会失败。一定要结合自己的优势错位发展。”吴连赏举例说,台湾科技大学电机、电子等专业实力雄厚、基础扎实,高雄师大在开设新专业时,尽量避开台湾科大深耕的方向。近年来,该校在天线、生科、文创设计领域取得较大突破。

  “必须寻找本校的精致卓越特色所在,有别于其他大学。”吴清基举例说,台湾师大将本校定位为跨越整合、为师为范之综合型大学。为精准学校定位,发掘“蓝海专业”,台湾师范院校在调整和增设专业时,特别注重调研。

  “我校在调整专业时,会先邀请知名招聘公司跟踪调研学生的毕业去向。根据专业报考情况、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行业能力需求,变革专业培养方向。”台湾东华大学校长赵涵捷说。(本报记者 刘盾 通讯员姚炜菁对此文亦有贡献)


教育科学研究院 (C) 2016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 (0832)2342433   邮箱 xbjyyj@126.com  蜀ICP备050063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