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高等教育研究 >> 正文
教学与科研:不是对立面,而是共生体
来源: 光明日报   作者:   点击数:  日期:2019-11-06   字体:【

  教学与科研相互割裂、相互对立、相互制约、相互掣肘、相互冲突、关系失衡等现象,无论在学校管理层面,还是在教师个体层面,都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此外,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科学研究的目标是在高等级期刊上发表论文,离社会需求渐行渐远,成为学者们自娱自乐的游戏;人才培养的目标并不是服务于社会实践,而是使学生成为考试和文凭的奴隶。其实,教学与科研以及社会服务并不矛盾,处理好了可以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面向社会创新看教学,树立新型教学质量观

  为了提高本科教学质量,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理念和教学质量观,即要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研究和创新能力强和综合素质高的毕业生。为此,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中应当更新以下几种质量观。

  一是转变只重视学生的“软件”品质——精神素质,而忽视其“硬件”品质——身体素质的观念,树立“硬件”是“软件”载体的理念。二是转变只重视精神素质中的处事品质——智力素质,而忽视其为人品质——非智力素质的观念,树立为人是处事的基本功的理念。三是转变重视智力素质中的专才品质——专业素质,而忽视其通才品质——人文素质的观念,树立专业以外的通用才能既是专业的基础,也是创新源泉的理念。四是转变只重视非智力素质中的社会品质——道德素质,而忽视其个体品质——情感素质的观念,树立个体品质决定社会品质的理念。五是转变只重视专业素质中的“库存”品质——专业知识素质,而忽视其运用品质——专业能力素质,如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创新能力等的观念,树立知识的运用能力才是专业素质终极目标的理念。前者对应于应试教学模式,后者对应于研习教学模式。六是转变只重视专业知识中的“零部件”——知识点,而忽视“整机”和“生产线”——知识体系、课程体系、专业体系、科技体系等,树立只有“整机”才能使知识发挥更大效能的理念。

  跳出教学管教学,切实提升教学地位

  首先,树立服务师生的理念,改变以管理者为中心的旧观念。在我国许多高校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往往存在一旦重视教学质量,各级管理部门就会南辕北辙地增加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增加管理环节、增加工作流程的复杂性等。对此,管理者应当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旧观念,树立起面向对象和服务师生的理念。应当深入实际,调研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中的困难和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应当确定合理的教学工作量上下限范围,简化教师填报各类教学文档和信息的环节和流程,把师生从管制客体转变为主动参与提升教学质量的主体,让教师有时间、有条件、有积极性进行教学改进,同时有精力从事科学研究,通过提升学术水平来提升教学水平。

  其次,建立面向全面教学质量管理的组织结构,破解集成管理的难题。在全面教学质量管理的要求下,仅仅依靠传统的教务处下设的教学质量科是难以胜任的,为此,要提升教学质量管理机构的层次,设置能够协调全校各相关部门的组织结构,从而能够有效协调各层次和各相关部门的教学质量管理工作,形成综合管理的合力。同时,需要建立和健全教学质量信息渠道,尤其要保证其畅通和高效,把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地传递给相关的领导和部门,以便将“树立服务师生的理念”落到实处。

  再者,职称评聘中应赋予教学与科研同等地位。从决策理论的观点看,所谓“一票否决”其实就是先按约束条件进行可行性筛选,只要教师没有教学事故就可以轻松过关,进入可行域,接下来就按科研目标选优。因此,“一票否决”看上去很美,很重视教学,其实大大贬低了教学的地位。为此,可以用“教学、科研双否决和双优化制”取代现行的“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教学不合格(不论科研有多强),或者科研很差(不论教学有多强)的教师都将被否决。然后,在同时满足教学和科研的基本要求的教师中,按照教学与科研成果的综合绩效进行优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重视教学,才能真正赋予教学与科研的同等地位。

  用科学方法管科研,扭转追逐排名的跃进风

  提高教学质量仅仅从教学入手是不够的,更需要从科研管理入手。科学研究有其自身的规律性,需要长期积淀,需要团队合作,需要“宁静致远”的境界,需要和教学形成互动,更重要的是需要宽容多次失败。我国许多高校的科研管理实践证明,如果用管理产品生产的方式来管理科研,提出“稳产、高产”的绩效目标,用“个人计件制”下的“年产量”来考核教师,将会带来浮躁的科研心态和急功近利的科研行为,会阻碍长期团队合作下的高质量创新成果的产生,而且重压之下容易出现学术不端的行为,同时也会导致教学质量的下滑。

  因此,我国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全社会应当淡化综合排名,强化大学的独特性;淡化评价指标的数据(如SCI分区和论文数量等),强化真正的科研目标——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实质性贡献。中国的科技水平赶超世界水平要看成果的内涵和实质,而不是看盛装“成果之珠”的“椟盒”有多么高级,也不是看附加在成果上的被引量等数据(真正的尖端成果往往很“孤独”,被引量并不高),更不是看成果的“年产量”。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之一唐娜·斯特里克兰女士是一位即将退休的副教授,其得奖的主要成果发表在影响因子只有1.0左右的普通期刊上。

  打造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共生体,化解对立局面

  从以上分析可见,大学的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完全可以形成良性互动的共生体,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也可能将相互抵触。钱伟长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说过:“你不上课,就不是老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老师。”对此,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提出:即使你搞科研和社会服务了,但搞不好教学,仍然不是好老师。因为如果教学很差,教师的学术基础就不强,科研和社会服务也不可能强;如果科研和社会服务很差,教学将失去深度和方向,教师只能照本宣科、纸上谈兵,学生只会死记硬背、成为考试机器。所以,不能把三者对立起来,应当使它们形成合力,打造三者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共生体。否则,大学就会出现机会主义倾向:在本科教学质量评估时,就强调教学非常重要;在学科评估时,就强调科研更加重要;而在关注成果转化时,又说社会服务尤其重要。

  我们应当认识到,三大职能不仅同等重要,而且是相互促进的:教学是基础,是大学生存的前提;科研是提升,是大学发展的动力;社会服务是导向,是大学价值的归属。为此,各级管理者应确立适度的教学工作量和科研绩效指标,简化教学和科研管理流程,改变天平过度地倾向于科研的传统管理理念和管理行为。同时,要适当给教师减压,因为管理学告诉我们,过度的高压和高目标不仅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反而会降低工作绩效。

  (作者:张智光,系南京林业大学二级教授)

教育科学研究院 (C) 2016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 (0832)2342433   邮箱 xbjyyj@126.com  蜀ICP备050063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