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一则“35岁以下中专毕业生可以在沈阳零门槛落户”的消息刷爆朋友圈。
4月24日下午,在沈阳市公安局户政大厅内,一家建筑监理公司的技术员李勇拿着身份证、户口本和技校毕业证来办理落户手续。“来沈阳打工很多年了,一直很想在这扎根,但一没房子二无本科学历。”来自黑龙江的李勇对记者说,“这次赶上好政策,没想到几分钟就办好了落户手续,心里踏实了。”
这段时间,招才引智已经成为各地转型发展的密钥。时隔七年之后,4月初,江苏苏州市再次召开人才工作大会。设立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整合人社、科技等14个职能部门的相关政策,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人才落户、子女入学、医疗保健、住房公积金等待遇落实,以及海外高层次人才居住证、留学回国人员身份证明等26项服务。
最近,各地纷纷“高调”出台引才政策。“栽下梧桐树”后,怎样才能“引来金凤凰”,并让他们振翅高飞?这是很多地方不得不认真思考的严肃课题。
礼包频发,大力度招揽英才
位于安徽合肥的中盛溯源生物科技公司最近传来了好消息,其研究团队成功制备出首例中国人群通用型诱导多能干细胞,这一研究成果有望大幅度降低细胞医疗费用,从而在最大范围内普及细胞治疗。在公司董事长、宾夕法尼亚大学生物学博士俞君英看来,合肥市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是公司能够不断发展壮大的有力支撑。
“2015年,我从国外回来,选择到合肥创业,合肥市实施的创业公司三年内免租金、之后两年租金减半的政策,让企业节省了不少成本,但这还不够。”俞君英说,他提出了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扶持建议,并得到积极的答复。
继去年推出“人才新政20条”之后,4月26日,合肥再次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人才来肥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未来七年,合肥将拿出超百亿元资金“养人”,对于急需紧缺人才,将根据人才类别在三年内每月分别发放2000元至3000元生活补贴,对象覆盖高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及专业技能人才等各类人才,并在落户、购房上给予支持。
广东珠海最近也发出力度空前的“召贤令”:未来5年珠海市区两级财政每年将投入超过25亿元延揽各类人才;围绕珠海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珠海将给予创新创业团队从原来的2000万元增加到最高1亿元资助,给予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最高200万元资助。“引进一个技术团队就能攻克一批核心技术,一批核心技术攻关便可催生一个产业发展,人才对于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作用是极其大的。”珠海市科工信局总工程师黄南荫表示。
从去年至今,苏州密集推出一系列引才优惠政策。吴中区推出“人才新政”20条;高新区向海内外各类人才抛出政策“大礼包”;太仓市出台“人才新政”20条;昆山人才安居实施办法出炉;张家港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购房安家补贴发放实施细则出台……
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委员、组织部长林小明说,如果把一个区域的人才结构比作一座“金字塔”,“千人计划”专家等站在“塔尖”,还需要千千万万个高技能人才做“塔基”,才能对“智造”强区、转型升级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据介绍,今年苏州工业园区首次提出“金鸡湖工匠”的概念,计划三年内每年引进和培养金鸡湖工匠、技能大师、首席技师等各级各类高技能领军人才30名以上。在人才安居等方面,最高奖励每人30万元。
除了物质激励,不少城市也打出“感情牌”引才。去年11月开始,沈阳开启“三引三回”活动:引老乡回家乡,引校友回沈阳,引战友回驻地。深圳华强集团董事胡新安是沈阳化工大学校友,他兴奋地告诉记者:“沈阳是集团在深圳总部以外投资最多的区域,多年来已投资280亿元。今后两年还将计划投资120亿元。”
搭建平台,全方位用好人才
“引进人才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合肥市人社局人才开发处处长宋鹏程说,合肥市定期发布高校毕业生企业薪酬指导价位,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各类园区创新创业,到一线企业成才。为此,合肥市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每年统筹提供3000个以上的基层社会服务岗位,每年稳定提供5万个以上实习、见习岗位,帮助大学生拓展能力,并给予基本生活补贴。
去年,从哈佛大学集体学成归来的8位博士后,将事业与合肥科学岛“稳态强磁场”大科学装置紧紧联系在一起,其中4位博士后依托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等单位成立中科普瑞昇生物医药公司。“公司成立之初,即获得合肥市天使投资600万元资金支持。”中国科技大学合肥物质研究院研究员、公司总经理任涛介绍,该公司目前已拥有10余项国内外发明专利和25种在研新药,为3000多名癌症患者提供了精确用药方案指导。
沈阳在高端装备、IC装备、生物制药、能源化工方面的优势,也让人才大有用武之地。
2016年底,中科院“百人计划”专家、中化集团西南化工研究院院长许光文研究员,以普通教授的身份加盟沈阳化工大学,引发不小震动。仅一年多时间,许光文利用多年积累建立的流态化和燃料气化等产业技术,研发出辽宁重大特色资源——菱镁矿的清洁高效轻烧成套技术,并以高达4900万元的技术价值入股一家新建科技企业。
一组数据显示出人才在沈阳产业发展中的几何效应:2017年,外埠来沈投资企业3.6万户,同比增长78.9%;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847家,较2014年增长127.7%,跃居东北首位。
经过多年攻关,汇聚了“国家青年千人计划”专家王爱军、“泰山学者”姜国胜等一批高端人才的山东隽秀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日成功研发出可降解“人工韧带”,填补了相关领域国内空白。在董事长高秀岩看来,公司之所以能快速发展,“离不开烟台开发区政策的扶持。入园以来,留创园区通过减免房租等方式,为企业减免资金百万元;企业通过申报省市科技项目,获得100多万元的财政支持;企业申报烟台市双百计划,获得100万元资金支持;隽秀生物挂牌新三板,获得开发区奖励200万元……”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曹瑞义表示,一家企业从种子、初创到成长、成熟,以及走向资本市场的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往往需要10—15年时间。为此,政府有关部门需不断调整扶持政策,持续助力企业用好人才。
优化环境,多渠道培养人才
近日,辽宁壮龙无人机有限公司从沈阳某金融机构拿到了500万元纯信用、无抵押、低利率贷款。这是辽宁地区发出的首笔“人才贷”。壮龙之所以如此“幸运”,是因为该公司董事长蔡茂林是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靠人才的信用,不用抵押就能获得贷款,这在沈阳还是创新。
“人才贷”是辽宁人才环境优化的一个例证,而营商环境的提升则是让企业家最为受益的。对此,沈阳国际软件园董事长赵久宏深有感触,他举了一个例子:软件园公建约20万平方米,需配建8000多平方米人防工程,以前这笔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需要2000元/平方米,现在沈阳对试点园区“零收费”,仅此一项就节省1600多万元。
“沈阳不是简单地给钱给政策抢人,而是用环境吸引人才,用平台培养人才,用感情留住人才。”一直关注东北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勇这样评价。
“以往企业傻傻等政策,如今政府主动送资金。在开发区这片创新沃土上,一大批科技‘小巨人’你追我赶,迅速成长。”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主任牟树青告诉记者,政府主动送政策对供给侧改革的“杠杆作用”十分明显。统计显示,烟台开发区聚集了全市近1/4的高新技术企业、近1/2的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创造了全市1/3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1/4的发明专利。目前,全区216项发明专利填补国内空白或打破国外垄断,113项技术成果属国际首创和国际国内领先。
在昆山,一个人才的生态圈正在形成。新型平板显示、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在昆山已经形成。同时,昆山还加快建设工业技术研究院、清华科技园昆山分园、科教园区等重点创新载体,不断完善“1院3板块N平台”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它们不仅成为支撑昆山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更成为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磁石’。”昆山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陈丽艳说,如今,越来越多的高层次人才来昆山创业,形成了“引进一个领军人才、集聚一个创新团队、创办一个高科技企业、形成一个特色产业基地、发展壮大一个新兴产业”的聚才模式。
教育科学研究院 (C) 2016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 (0832)2342433 邮箱 xbjyyj@126.com 蜀ICP备050063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