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育决咨参考 >> 正文
科技日报:智能社会,正在提出教育之问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日期:2017-12-26   字体:【

 “中国要在2030年占领人工智能的高地,现在如果不进行教育,不搞人才培养,那不是瞎吹牛嘛。”在12月23日至24日苏州举行的第七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暨2017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再次呼吁,把智能科学技术列为国家的一级学科。

  在这场持续两天的以人工智能为主题的年会中,“教育”有些意外地成了一个热门话题。

  实际上,如何培养智能时代人才,已不仅仅是学科设置的问题。智能社会,正在提出更深刻的命题——我们要培养出怎样的人才,才不会被未来社会淘汰?

  智能科学技术要成为一级学科吗?

  在李德毅看来,人类已经走过了农耕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现在要进入的,是智能社会。

  智能科学技术,是现在最热闹的一个学科。而最近一年来,他常在公开演讲中提出这个观点——要把智能科学技术列为一级学科。

  在现有学科体系下,一般来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一级学科,往下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系统与结构和计算机应用等二级学科,二级学科下,就有智能科学技术方向。

  在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的论证下,“智能科学与技术”应以脑认知为基础,以机器感知与模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与理解、知识工程为核心,机器人与智能系统的应用为外围,可以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体系。

  “有了这个认知后,你们还担心它和计算机科学吵架吗?”李德毅说,列为一级学科后,智能科学与技术就不必老被贴上“交叉”的标签。而且,这一学科本身历史悠久,奠基人阵容强大。“华人在其中的作用如此明显,许多其他一级学科都很难比拟。”李德毅强调。

  不过,也有人提出不同观点。有与会专家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如今学科体系庞杂,是否增设一个学科,更多时候关系到的是话语权和资源配置,但未必就能对某一领域本身起到很大作用。

  传统教育会培养出智能时代的失败者吗?

  当然,人工智能对教育提出的挑战,远不止于某一学科要如何设置。

  “以前,传授知识的是老师,掌握知识的是学生,掌握得好不好,咱们就考他,把他考‘焦’了,这样的办法要延续多少年?”李德毅问道。他觉得,有了人工智能,高考都要改。以后实行申请制,人工智能一对一给学生测试,学生用虚拟现实体验大学生活,再决定上哪所学校。

  教育确实得改。在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看来,人工智能对大学教育的直接影响,是要求教育者对未来所需人才有清晰认知。“国内很多高校还在沉睡,心思还没转到探索未来教育上来呢。”席酉民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未来的人才应该是世界玩家。”席酉民解释,“世界玩家是骑在牛背上的人。世界环境充满了复杂性、多变性和不稳定性,这是头‘疯牛’。我们要怎样在这头牛上驰骋?”

  对大学来说,要做融合教育。席酉民表示,应该把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行业教育、管理教育融合起来,把学习、实习、在岗和创业融合起来。大学也该变成一个生态系统,它的作用,是整合创新生态所需的资源。

  席酉民设想,未来的人才结构,10%为专业精英,20%为行业精英,那剩下的70%呢?他坦言,未来普通人的生活方式和工作类型是什么,他也没想明白。按现有的方式培养,也很可能恰恰把他们培养成被机器替代的那一批人。“这个要留给更多人进一步探索和思考。”他说。


教育科学研究院 (C) 2016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 (0832)2342433   邮箱 xbjyyj@126.com  蜀ICP备050063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