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育决咨参考 >> 正文
陈宝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不竭动力
来源: 神州学人   作者:   点击数:  日期:2020-11-11   字体:【

 当今国际社会,人类命运更加休戚与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秉持“天下一家”的情怀,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一理念汇聚了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最大公约数,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欢迎和认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国人民团结合作,共克时艰,奏响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合唱。教育传承过去、造就现在、开创未来,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这次主题为“教育全球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的大会,就是希望以此为契机,搭建起平台和桥梁,让中外教育工作者互通信息、彼此借鉴,加强交流、深化合作,共同构建面向未来的教育共同体。

  新冠肺炎疫情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全球15亿学生被迫停课。面对疫情,中国1700余万大中小学教师面向2.8亿学生开展了一场大规模在线教育实践,有效实现了“停课不停教、不停学”。我们积极推动不同学段、不同地区分期分批开学,做好线上线下教育衔接,加强健康教育,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做到了大中小学秋季全面安全有序复学。我们也回应国际社会关切,先后同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教育部门建立了沟通机制,并与非洲国家和国际组织就校园疫情防控、在线教学等分享经验。

  中国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地位,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如今,中国举办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各级各类学校53万所,在校生2.8亿人。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83.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4.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89.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1.6%。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初步建成,2019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0.7年,新增劳动力中有50.9%接受过高等教育,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3.7年,学习型社会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教育合作伙伴遍布全球,中国与188个国家和地区、46个重要国际组织建立教育合作与交流关系,与54个国家和地区签署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是全球最大的留学生源地国,在办的各级各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达2296个,有70多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合作共赢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多个场合强调,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前不久,中国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政策文件,进一步明确将主动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鉴、互容、互通,形成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教育对外开放局面,充分展现了中国坚持教育对外开放不动摇的决心和信心。

  我们将更加着力打造教育对外开放新高地。在重点区域先行先试,完善机制,聚集资源,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雄安新区在教育对外开放领域的高质量创新发展。

  我们将更加着力夯实中外人文交流基础。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教育政策沟通对接,凝聚合作信任的共识;打造“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升级版,推动不同国家、民族在教育和文化领域的认知和理解;加强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我们将更加着力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支持国内高校加强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合作;加大中外合作办学改革力度,在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方面实现政策突破,扩大中外合作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

  我们将更加着力鼓励全球范围的学生流动。鼓励更多优秀青年出国留学交流,完善“平安留学”机制,持续关心关爱海外留学人员的健康和安全,为因疫情出国留学受阻的中国学生提供更多选择。欢迎世界各国优秀青年人才来华学习,为他们提供更加高质量的课程和服务。

  我们将更加着力推动全球教育治理体系改革。不断深化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多边机构的合作,扩大教育国际公共产品供给,在全球校园疫情防控、教育扶贫等方面积极分享更多中国经验,为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教育作为增进各国互信合作、促进各国互利共赢和推进各国交流互鉴的桥梁和纽带,应该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聚焦全球教育发展改革面临的共同问题,合作探索解决办法和方案,推动发展经验互学互鉴,实现全球治理互利互惠。在此,我愿与大家分享三点展望:

  第一,关注当前,以更加开放合作的姿态应对全球共同威胁和挑战。新冠肺炎疫情给各国教育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教育目标面临更大挑战。世界在联合抗疫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短板和不足,特别在公共卫生领域、人类健康和气候变化等共性挑战方面,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望创新、渴望知识、渴望人才,需要各国同舟共济、携手努力。我们要加强高水平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搭建更多更实的全球科技开放合作平台,释放高校基础研究的潜力,汇聚全球资源和天下英才“合力解题”。

  第二,聚焦变化,以更加开放创新的举措推动世界教育发展。疫情对教育领域影响深远,在线教育、共享平台等信息化手段的广泛应用,对推进教育方式改革和教育观念转变具有革命性意义。我们要认真审视新技术给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利用好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教学和治理方式变革,推动世界教育不断焕发生机活力。

  第三,开创未来,以更加开放共享的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我们要通过更加密切的互动交流,深化教育国际合作,加强对各种知识和文化的认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以促进各国人民增进相互了解、树立世界眼光、形成共享理念,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在共商共建共享中让各国人民梦想成真提供不竭动力。(本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20中国国际教育研讨会全体大会上的致辞,本刊发表时略有删改)

  来源:神州学人(2020年第11期)

  作者:教育部部长陈宝生

教育科学研究院 (C) 2016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 (0832)2342433   邮箱 xbjyyj@126.com  蜀ICP备050063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