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立项制导师制 纳入本科生必修课
兰州大学:机制保障将社会实践引向纵深
“青年时期多出去走走,了解世风人情,理论联系实际,才会让人生的维度立体起来,让自己的阅历不断增长。”兰州大学学生朱坤申在他的社会实践报告中这样写道。近5年来,兰州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呈现激增之势,仅校级立项数,就从2009年的不足200支增加至今年的431支。
做一两件让青春铭记的事
学公共卫生专业的朱坤申,暑期带领社会实践团队在家乡山东单县筛查脑中风高危人群,开展健康宣传。10多天的时间里,志愿者辛苦工作,近万人接受了体检筛查,他们还在全县范围发放宣传材料数万份。
令朱坤申没有想到的是,他们找到当地政府寻求支持时,卫生局局长亲自出面接待,乡镇卫生院长还帮助安排食宿行,为他们提供了不少便利。
“政府机关没有传说中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当你在做一件善事的时候,自然会有很多人帮助你,还是要以感恩的心态面对社会。”朱坤申说。
兰州大学“文化行者”社团的成员张世霖,已经连续3年将社会实践目的地选在了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致力于文化多样性的保护。
在广袤的肃南草原,志愿者找来当地裕固族儿童,组建“花儿朵朵”童声合唱团,通过教孩子们原生态民歌,传承裕固族文化,延续裕固族语言的生命力。“推动非物质遗产保护,不是没有意义的,要带着梦想努力去做。”张世霖说。
在过去喜欢上网的张世霖看来,“长期迷恋网络,容易患上‘网络焦虑症’。与其消极悲观,不如心态积极向上;与其在浮躁中急功近利、患得患失、抱怨社会,不如沉下心去做一两件让青春铭记的事”。
社会实践团队呈激增之势
今年暑期,兰州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实践激扬青春志,奋斗成就中国梦”为主题,以追寻“中国梦”、政策宣讲、科技支农、文化宣传、医疗卫生服务等10个方面为重点内容,学子足迹遍布北京、上海、云南、新疆等26个省区市的300多个市县。此外,还有4000余名学生返乡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2012年,兰州大学团委推动《兰州大学本科生社会实践活动学分制管理实施办法》出台。办法中明确规定:“社会实践为在校本科生必修课程,计两个学分,学分及成绩计入第三学年第一学期。每个学生在学校期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累计应不少于4周,且每个学生在大学期间至少要参加一次社会调查,撰写一篇调查报告。”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状态悄然发生变化——从优秀分子参与到全员参与,从低年级参与人数多到大学四年全过程参与。”兰州大学团委副书记马树超说。
马树超认为,“弹性制度的设计,让大学生社会实践不再简单地停留在观察、了解的层面。不少大学生4年坚持深入关注一个课题,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确立了自己的科研兴趣和方向,走上了科研之路。”
专业导师团队精心指导
在此基础上,兰州大学团委还引入社会实践立项制、导师制。多年抓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马树超意识到,要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持续引向深入,就必须实现专业化,必须依靠专业的导师团队。
实践中,兰州大学团委并不是盲目追求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数量,而是认真筛选和淘汰。校团委还多方筹措资金对准备充分、课题价值高的社会实践团队给予扶持。
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大气学院的王式功教授给予了大力支持。王式功教授每年都要亲自指导几支团队。“大学不能关起门来办学,培养学生要跟社会的需求接轨。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相结合,弥补了高校教育内容的滞后问题。通过这个过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的目标性,再增加几个学分也值得。”王式功说。
经济学院的汪晓文教授悉心指导大学生实践团队,甚至拿出自己的科研经费补贴支持,只要暑期时间宽裕,还带学生一起下乡。
“参加社会实践,有助于大学生认识国情,尤其是能让城市孩子了解农村,熟悉民情,丰富社会生活经验,这将有益于大学生责任心和价值观的培养,甚至影响他们的就业取向。”汪晓文说。
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来,兰州大学每年近一半的学生选择在西部就业。
“这是一个不低的比例。”兰州大学党委副书记钟福国说,“兰州大学历来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社会实践不仅培养了学生自身创新创业的能力,还培养了他们对基层和西部地区的特殊感情,许多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立报国之志,志愿留在西部工作。”(本报记者 张鹏)
教育科学研究院 (C) 2016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 (0832)2342433 邮箱 xbjyyj@126.com 蜀ICP备050063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