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育决咨参考 >> 正文
杜占元: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推动教育管理信息化跃上新台阶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日期:2017-12-29   字体:【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教育管理信息化跃上新台阶  

(2017年11月22日)

  杜占元

  当前,全国上下都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教育信息化战线也要自觉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服务、保障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等重大部署为根本任务,全面总结过去五年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取得的成效和经验,认真分析和研究新时代所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进一步明确工作方向、理清工作思路、落实重大举措,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工作,推动我国教育管理信息化跃上新台阶。

  下面,我就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做好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在服务保障教育改革发展、完善教育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九大报告对五年来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根本性变革做了高度概括,教育改革发展、教育信息化、教育管理信息化也是历史性成就的一部分。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经过长期建设和逐步发展,教育信息化各项标志性工程和重点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成效显着。教育信息化对引领我国教育变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各项指标实现了翻倍甚至数倍增长,总体上超过了预期目标,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子,引起国际社会的共鸣,反响良好。

  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信息化以“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为抓手,按照“两级建设,五级应用”模式,在认识水平、应用深度方面都有明显提高,基本形成了教育管理信息化多层次建设和应用的格局,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展开、核心系统飞跃发展、教育基础数据基本完备、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管理信息化已成为中国特色教育信息化发展道路上的醒目地标,为探索中国特色教育信息化路子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下一步谋划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概括地说,这些年教育管理信息化主要取得了以下五个方面的成效。

  (一)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

  管理信息化的核心是数据,载体是业务系统,维系数据更新、系统运转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支撑保障。五年来,全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展开,服务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一是建成比较完备的国家教育数据中心,建成两地三中心的运行环境,形成了规模化的计算、存储、通讯和安全技术服务能力,保障了中央级(国家级)80多个各类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和公共服务。

  二是建成了比较先进的国家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关键保障体系。建设了三大保障设施,包括教育系统的异地灾备体系,建成了贵州、内蒙两个异地数据灾备中心,已经为100多套系统提供数据备份服务;教育电子身份认证(CA)体系,经过国家密码管理局批准(目前只有6个行业部门获批),建立了国家教育CA中心,为网络信息安全和深层次应用提供了安全技术保障;省部“两纵两横”的网络安全技术环境,建设了两纵(省部数据中心之间、省部与用户之间)的数据安全传输通道,两横(省级各个信息系统之间,教育部各个信息系统之间)安全技术防护体系;建立安全管理平台和安全运维平台,形成了数据传输、监测、运维服务等安全配套保障。

  三是省市教育数据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教育部在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建设标准、安全规范等方面给予指导,与财政部共同安排了3.5亿专项予以支持,极大地推进了地方数据中心建设。目前32个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全部建成,比较好地支撑了国家系统省级平台的部署和地方总计约500多套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基本建成比较完整的教育基础数据库。

  当今世界已进入“互联网+”时代,信息化的重心正在从IT(InformationTechnology)向DT(DataTechnology)转移,数据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管理数据库建设主要进展包括:

  一是建成了学校、教师、学生三大基础数据库,为全国所有学校、学生、教师建立电子档案,初步实现学校“一校一码”,学生和教师“一人一号”。基本实现了教育基础数据“一数一源”,国家核心系统之间数据共享,避免信息重复采集。

  二是实现了数据全覆盖。教育基础数据库涵盖了学前、中小学、中职、高等教育等教育阶段,全面完成了全国50多万所学校、1700多万名教师、2.4亿名学生、200多万栋校舍的数据入库。教育基础数据库具备了大数据的“4V”特征,也就是数量大(Volume)、种类多(Variety)、更新速度快(Velocity)和真实(Veracity),形成教育大数据的雏形,为摸清我国教育的准确家底,为业务工作实现精准监管、精确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重要业务数据基本形成。通过国家核心系统的逐步应用,积累了精确到每所学校的教育统计数据、记录了学生接受资助信息、积聚了十余年来各教育阶段学生体质健康数据、沉淀了数年中小学生转学信息。这些重要业务数据是教育大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极高的价值,如能充分挖掘利用,必将对服务教育改革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三)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大规模展开,应用初见成效。

  五年来,按照“两级建设、五级应用”模式,教育部组织建设了全国学生、教师、学校、决策、专项业务等多个国家核心系统,在应用上初见成效。

  一是系统建设有力支撑了教育业务管理和行业监管。学生学籍管理、学生资助管理、教师管理系统等成功应用,使用效果得到多方面的肯定,有效提升了全国基层教育部门和学校的业务管理与决策能力。

  二是系统应用有力提升了教育部门的信息化服务水平。全国中小学生学籍系统全面实现了电子学籍管理,从2014年全国联网开始,共在网上办理省内转学1994万人次、跨省转学450万人次,为学生家长办理转学手续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费用。该系统在教育经费安排、营养改善计划、招生考试、控辍保学、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关怀等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正在显现,成为深受好评的民心工程。全国学生资助系统覆盖所有教育阶段,实现对资助全过程监管,在解决教育经费套用、教育精准扶贫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三是数据应用为教育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持。学生资助数据是财政部划拨教育相关经费的基本依据,国务院有关部门使用中小学生学籍数据了解随迁子女入学情况,教育部通过分析学生转学数据研究学生流动情况,通过分析教师大数据制订教师工作政策。

  (四)地方和学校依托管理信息化探索教育管理和服务新模式取得新进展。

  近几年,各地教育部门结合本地需要,建设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如北京建设中小学网络招生系统,为化解择校难题提供了有力支撑;广东建设教育动态数据服务平台,服务教育宏观决策;湖南建设教育督导网络平台,形成立体督导服务体系;贵州建设教育精准扶贫系统,提高扶贫效率。在高等教育领域,一些高校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消费行为,做到精准资助。

  (五)初步形成了一支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的教育管理信息化队伍。

  教育管理信息化已经建立了一套技术服务体系,培养了一支会技术懂业务的人才队伍,开始发挥作用。

  一是技术服务体系初步形成。教育部组织建立了技术服务呼叫中心,通过电话服务、在线服务,不仅提供技术支撑,还为学生、家长提供转学、学籍问题处理等业务服务,大大提升了广大师生和社会群众的满意度。

  二是培养、锻炼了一支教育管理信息化队伍。这几年不仅培养了一支高水平技术人才队伍,还培训了一批遍布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管理信息化应用队伍,其中仅中小学学籍管理员就接近30万人,他们是信息系统和业务工作的联接人,为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为教育管理改革储备了业务队伍和技术条件。

  这些年来,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全国中小学生学籍系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学生管理系统,为数亿中小学生建立学籍档案,提供各项服务;大学生就业网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校学生就业平台,为近千万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高校招生平台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考招生信息发布平台,为考生和家长提供网上全方位招生信息咨询服务。

  总之,五年来,我们初步构建了全国性的教育管理信息化体系,对推进我国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教育管理信息化推动教育信息化成为彰显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成就的一张靓丽名片,同志们功不可没。对于近年来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取得的成绩,我们要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在此,我代表教育部,向长期辛勤耕耘在教育管理信息化领域的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教育管理信息化面临的新形势与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站在历史的新高度,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历史性的变化,既给教育管理信息化带来挑战,也赋予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一)新兴技术为教育管理信息化带来新机遇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创新浪潮蓬勃兴起,为教育管理信息化带来了新机遇。以大数据技术为驱动的商业模式变革和新决策分析思维已经成为各行业的着眼点,在教育领域如何利用大数据变革教育教学方式、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建立“用数据教学、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机制,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以云计算为代表的资源共享模式极大地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能够方便和加快信息化应用,要研究如何利用云计算技术来加快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应用和运行,解决基层教育机构信息基础设施薄弱、技术队伍匮乏等实际问题;以移动互联为代表的随时随地连接的模式,将为管理信息化提供新的手段。现在很多地方实现了随时随地学习,管理信息化要研究运用移动技术,解决随时随地提供服务的问题;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为探索未来教育教学新模式、实现教育个性化、推动教育政务服务智能化提供了技术支撑,也开辟了新的空间和发展潜力。智能革命对教育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当机器可以思考的时候,要培养学生什么核心素质?我认为可以概括为5个基本核心素质。一是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要从方法论来思考问题,而不能仅仅为了答案来思考问题;二是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自我管理自我学习;三是创新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四是情绪控制的能力,学生要学会自己的情绪控制;五是谋划未来的能力,培养学生平衡现实利益和未来利益的能力。教育管理信息化尤其需要研究如何将人工智能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使“智慧教育”成为新的信息化模式,这是一个重大课题。

  (二)全面深化改革对教育管理信息化提出新要求

  今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教育深化改革的关键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眼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包括用现代化的手段,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教育信息化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做好“放管服”改革,既要“放”也要“管”还要“服务好”,没有教育信息化的手段支撑,“放管服”改革难以实现预期目标;如开展教育领域“互联网+政务”服务,需要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对教育各类事务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分析、预警,实现事中事后监管,提高教育治理的水平。

  (三)“教育信息化2.0”开启管理信息化新征程

  “教育信息化2.0”对管理信息化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教育部正在研究制定“教育信息化2.0”计划,这是教育信息化的升级版。十九大之前我们可以称之为“教育信息化1.0”,重点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下一阶段,教育部将着力推动实施“教育信息化2.0”,真正实现对传统教育的理念重塑、价值重建、结构重组、程序再造、文化重构,这是新时代教育信息化的历史使命。我认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信息技术作为外因驱动教育改革发展;第二阶段,信息技术作为内生要素驱动教育改革发展;第三阶段,信息技术成为关键性的革命性的内生要素,对教育改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我们目前处在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的过渡期,所以“教育信息化2.0”除了要全力推广、深化、扩展第一阶段(1.0阶段)的成果外,更要探索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新应用。

  (四)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需要新模式。

  这些年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取得显着成效,但也逐步暴露出问题和困难,目前存在三方面的短板:一是共享不足;二是服务不到位,未全面展开;三是安全问题重视不够。今后要注意补齐短板,特别要在硬件、软件、人员、法规等方面加强对网络和信息安全工作的重视。

  三、教育管理信息化在新时代要有新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要构建起符合时代要求、满足群众需要的现代化教育体系,把提高教育质量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真正推动素质教育。

  教育信息化2.0时代,管理信息化要按照教育信息化“十三五”总体目标要求,努力实现“四个提升”,着力实现“四个拓展”,还要尽快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以建设为主转向以服务为主。做好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核心是服务,这是最基本的一个转变。“两级建设、五级应用”是基本骨架,各地方要基于这个基本条件,将工作内容从原来的基础设施和系统建设为主,转向服务为主,要结合自身需要和条件适当拓展服务。

  二是从支撑教育管理转变为支撑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原来教育管理信息化强调支撑管理,下一步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未来将支撑管理、教育教学两个方面。在大专院校、基层教育部门、中小学层面,将教学与管理放在一个平台,紧密融为一体,实现机构、人员、课程、网络、软件、平台等要素的一体化管理,实现协同效应。在转变的过程中,要调整好部门间的分工,做到有机衔接适当分工。

  三是从融合应用向融合创新转变。融合是整个教育信息化的核心词,在融合的基础上要有创新,特别是在推动智能时代的教育改革发展方面,要有新的举措、新的作为。

  当前阶段,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要着力完成四项主要任务。

  (一)落实国家总体部署,做好信息系统整合共享。

  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明确了进度安排和质量标准。教育管理信息化要按照国家的总体要求,一是要做好顶层设计,列出任务书、排出时间表、划定路线图。二是要建设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大平台,不要各自为政,而是要共享。三是要加快标准规范编制。编制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集成整合、数据交换等标准规范,形成技术互通、数据共享的全国教育管理信息化技术环境。标准规范的制定要有利于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不能让标准规范变成制约发展的因素。四是要建设教育大数据,充分发挥大数据在教育管理、教学和服务等各个方面的作用。

  (二)管理信息化要深度融合教育教学,服务教育改革发展。

  一是要调整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方向。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从目前服务教育部门和学校的管理、监管为主,转向服务学校师生教育教学过程为主,实现信息系统与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深度融合,开发服务学校管理、教学全过程的管理信息系统。二是要加强综合信息系统的建设,由地市区县以上的教育部门组织提供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把优秀的学校管理、教学、评价的方法和经验通过信息系统应用推广开,全面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促进教育公平。要通过示范校、示范区推广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好经验和创新做法。三是要把信息系统建成管理即服务的系统。信息系统要内外打通,内部提供管理、审批、分析功能,外部提供各类网络在线服务。要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把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能够通过网络办理的事情一律实现网上办理,提高办事效率,建成学校、教师、学生、家庭协同的教育大环境,增加人民群众对教育改革的获得感。

  (三)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保障管理信息化稳定持续发展。

  教育信息化安全影响教育全局,大到影响国家安全,小一点也影响地区、学校的安全稳定。教育部党组高度重视教育行业网络安全工作,部网信领导小组召开的三次全体会议都涉及网络安全主题,要求全面从硬件、软件、人员、管理等方面把好安全关。管理信息化是网络安全的关键领域,掌握存储的海量学生、教师、家长信息,一旦出现数据被泄露或篡改等安全问题,将会造成严重影响,尤其要高度重视加强数据防护和内部管理,保障信息安全。各省级教育部门一定要做好部署在省级教育数据中心的国家系统、地方系统的安全保障工作,责任重大,不容有失。

  (四)提高管理信息化技术水平,建设高水平的队伍。

  管理信息化战线要练好内功,做好外功,要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吸收新的专业知识,做好两个水平提升,建好三支队伍。两个提升,一是提升管理信息化的技术水平。要积极运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创新系统功能,提升系统服务能力,方便使用,发挥更大成效。二是提升技术保障和政务服务水平。从应用入手,关注机关电子政务需求,提升政务服务质量。随着应用的深入和扩展,用户会越来越多,要建立覆盖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技术服务和保障体系,为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家长做到贴心服务、及时服务。

  建好三支队伍,一是培养一支技术队伍。要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建立一支政治可靠、技术过硬、熟悉教育业务的技术队伍。这只队伍是开展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依靠。二是培训一支应用队伍。要加强对教育管理信息化应用队伍的培训,让他们熟练掌握各类信息系统功能操作,适应信息化环境下的流程管理和业务操作,与技术部门建立良好的协作机制,增强服务意识,共同为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提供“互联网+”服务。三是培育一支产品研发与服务队伍。要联合有关行业协会、企业参与管理信息化建设,引导相关机构按照管理信息化的总体布局和要求为各地各校提供丰富优质的信息平台和产品。

  同志们,教育管理信息化是信息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对实现现代化教育具有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是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正在带来教育理念的创新和教学模式的深刻革命。让我们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按照教育部党组的工作部署,加快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优良服务和有力支撑,为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建设教育强国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谢谢大家!


教育科学研究院 (C) 2016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 (0832)2342433   邮箱 xbjyyj@126.com  蜀ICP备050063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