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育决咨参考 >> 正文
陈志敏:高等教育引领支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思考
来源: 中国高教学会   作者:   点击数:  日期:2020-01-02   字体:【

  10月12日下午,“2019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专题论坛“‘双一流’建设和‘双高计划’建设研究”在兰州大学召开。复旦大学副校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专业分委员会理事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陈志敏出席并作报告。报告摘编如下: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2018年11月5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面向世界庄严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高等教育既是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能够在支撑和引领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发挥先导性、基础性和全局性作用。从全球经验来看,世界级的高等教育往往是世界级城市群的“标配”,也是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名片”和“脸面”。对长三角地区的高质量一体化建设而言,也同样应当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一、高等教育引领支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现状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最为集聚的区域,长三角共有高校457所,其中“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全国占比19%,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6.3%。在学科方面,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中共有40所高校的部分学科获得A类,涉及85个一级学科。在科研支撑方面,三省一市的研究与发展经费全国占比1/3,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3,国家重点实验室1/4。在全球竞争力方面,在2020QS世界大学排名中,有4所高校位列世界前100位;在ESI排名中,59所高校的313个学科位列世界前1%。
  与此同时,长三角地区高校在区域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已经发挥出相当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大学科技园数量众多,目前共有30家;二是优势产业和学科紧密结合;三是2011协同中心数量众多,长三角地区占据8个;四是科技成果转化科技研发效果和转化平台共享良好;五是呈现出跨区域办学和研究机构布局的趋势;六是区域内高等教育各类联盟涌现,通过发挥集群优势,卓有成效地促进了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  

  二、高等教育引领支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制约瓶颈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相关政策的出台,高等教育进入合作与联动阶段,呈现“看上去很热闹”的现状。但从现实的情况来看,由于高等教育和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间高度复杂的互动关系,高等教育想要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还存在以下三方面的瓶颈和制约。
  一是区域内高等教育资源依然不充分。THE2019排名显示,世界排名100以内的大学有一半集中在世界五大城市群,长三角地区仅1所,其中北美五大湖城市群9所,北美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13所,英国伦敦城市群8所,欧洲西北部城市群11所。长三角与世界其他城市群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
  二是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数量滞后于产业需求。区域发展对科技人才的需求一直在加速,但由于高校缺乏前瞻性的布局,无法在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时及时转舵,人才培养的周期偏长,高校人才培养规模与结构存在明显的滞后。以上海为例,据相关统计,金融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各行业从业人员的比例一直在2%-3%之间,目前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金融业人员比例一般都在10%以上;在三大战略性产业方面,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缺口达32万人;生物医疗及高端医疗器械人才缺口则有25万人,到2025年将会高达45万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与人才需求比为1:10,预计2030年人才缺口将达到500万。
  三是高校合作潜力尚未发挥。长三角区域内目前已有的合作仍然以自发式、项目式、局部式为主,存在战略规划和宏观指导有待加强、现有合作项目的成果和收效有待实践检验、高等教育核心资源共享受阻等问题,高校还需要找到共赢发展的有效机制。

  三、高等教育引领支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未来路径
  高等教育作为引领支撑区域发展的先导性、基础性和全局性因素,想要更加有效地引领和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需从以下三方面发力。
  一是建立更有利的制度环境,为高等教育合作联动发展提供一个简明、清晰、权威的制度框架。建议聚焦总体规划、政策保障和经费支持三个方面,通过立法、规划、拨款、引导和评估等手段来促进高等教育合作联动发展。通过长三角高等教育高质量联动合作,实现高等教育要素资源在区域内的更自由流动和更高效配置,从而进一步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比如区域内部试行跨省区办学,区域内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转化基地,区域内高校建设联合学位等。
  二是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标准和评估机制以推动高等教育促进区域高质量一体化的发展。建议制定《长三角高等教育合作联动发展标准框架》,以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为指引和参考,从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教育开放等维度,以学分转化与认定、课程开放、师生流动、科研合作、资源共享等为指标,每年组织专业评估,一是分类分级评估高等教育合作联动发展进程,二是评估合作联动发展进程对整个长三角一体化的贡献。
  三是建议借鉴博洛尼亚进程的做法,循序渐进推动合作联动发展,促进区域内高等教育资源整合,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博洛尼亚进程经过20余年的努力,为欧洲高教和科技一体化和欧洲一体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它在学位体系、学分转换体系、师生和学术人员流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和高等教育合作等方面消除了制度壁垒,整合了优势资源,促进了要素自由流动,显著提升了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功效和作用发挥,不仅对成员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整个欧洲地区的一体化发展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博洛尼亚进程的经验不可照搬,但一些做法可以借鉴。
  注:本文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19年度“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课题“高等教育引领支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2019ZD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教育科学研究院 (C) 2016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 (0832)2342433   邮箱 xbjyyj@126.com  蜀ICP备05006381号